從《三峽好人》看一個時代最為真實的中國,誰在為我們的人生立傳

情感導師 7016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本文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原創(chuàng)首發(fā)于今日頭條】

賈樟柯導演的電影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國近二十年的社會現(xiàn)實中。

實際上,賈樟柯?lián)斊鹆俗园耸甏奈幕母镆詠?,中國社會中那些最平凡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遭到摧毀的見證人。他針對這種現(xiàn)實采取了一種直接的,甚至是紀錄片式的方式,并且這種方式忠實于安德烈·巴贊的電影現(xiàn)實主義概念。

自01年的《公共場所》以來,賈樟柯對于現(xiàn)實主義的應用并沒有動搖這種忠實,即使這種數(shù)字技術,無論是在鏡頭美學還是在導演與其拍攝事物之間的物理互動關系層面,都不可避免的促成了賈樟柯電影的進化。05年的《三峽好人》展示了數(shù)字攝影機的一種功能:不僅不會遠離其所拍攝的現(xiàn)實,反而會更加深入其中。

從《三峽好人》看一個時代最為真實的中國,誰在為我們的人生立傳

《三峽好人》是賈樟柯2006年出品的作品,曾獲得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金獅獎,第34屆洛杉磯影評人協(xié)會獎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攝影兩項大獎。在此前,華人導演中只有李安憑借《臥虎藏龍》、楊德昌憑借《一一》、張藝謀憑借《十面埋伏》獲得過最佳外語片獎項。

這也是賈樟柯作品首次亮相好萊塢。

這類電影的魅力就是要等到那種心情平復的時候,才能仔細想到這部電影,實在是妙!

1、賈樟柯的真山西情節(jié)

賈樟柯是山西人,所以他用兩個山西人的視角來書寫三峽。盡管不能像《任逍遙》里那樣對家鄉(xiāng)社會狀況把握得貼切,但是比《世界》里要來得精彩,以三峽工程作為背景,比起復雜的大都市更容易抓住一種鮮明的時代變革感。

這是賈樟柯作品里特立獨行的風格。

比起另一部代表作《小武》,《三峽好人》少了宣泄式的情感高潮。

盡管也有婚外情、千里尋妻這樣的線索,其懸念也不是扣人心弦的,其精彩性連小報社會新聞都不如。但這正是賈氏電影可貴之處,或者說賈樟柯已經(jīng)找到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敘事方式,不依靠情節(jié)和懸念來成全觀眾和自己,因為現(xiàn)實從來就是凌駕于電影之上。

《三峽好人》中,我們能看到很多人口買賣、山西黑煤礦、三峽拆遷、拆遷后的生存狀態(tài);打工人的生存狀態(tài);工人工傷的賠償訴諸無門等,這些都是最真實,最平民的中國特色貧民文化。

在電影《三峽好人》中仍然繼續(xù)了賈樟柯一貫的風格,再一次把底層小人物的故事搬上了銀幕。

《三峽好人》的英文譯名為「如靜物般生活」,據(jù)賈導說拍片的靈感是來源于長江兩岸的景物:

“有一天闖入一間無人的房間,看到主人桌子上布滿塵土的物品,似乎突然發(fā)現(xiàn)了靜物的秘密,那些常年不變的擺設,桌子上布滿灰塵的器物,窗臺上的酒瓶,墻上的飾物突然都具有了一種憂傷的詩意。靜物代表著一種被我們忽略的現(xiàn)實,雖然它深深留有時間的痕跡,但它依舊沉默,保守著生活的秘密?!?/p>

賈樟柯說他扛著攝影機來到那座即將被銷毀的城市,他看到生命在那樣絕望的地方也會綻放燦爛的顏色,那鏡頭前走過的一群群勞動者靜物般沉默無語的表情讓他肅然起敬。

后來,便有了這部優(yōu)秀的作品。

沿江溯水而上,兩岸都是青山,綿延百里。峽谷間,若隱若現(xiàn)藏著一些不大的灰色的城。

《三峽好人》里的奉節(jié)就是其中之一。

這綿延百里的群山中,沒有兩座大山有著相同的線條,這些城自然也有著截然不同的風土,但在山與水的掩映里,這或大或小的城,卻又有著太多的相似。

當《三峽好人》里沉默的奉節(jié)城、帶著些許凝滯的人與物、拆遷中的斷垣殘壁與滿地瘡痍一一展現(xiàn)于屏幕之上時,一切陌生又熟悉。

于我而言,《三峽好人》所敘述的首先是真實,接近紀錄片的真實,然后才是虛假。

當趙濤飾演的沈紅在奉節(jié)苦尋丈夫后,兩人旋即又在三峽大壩前共舞一曲。

對于三峽峽谷外的人而言,這只是一個轉瞬即逝的剪輯,而觀眾感受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時空,距離數(shù)百里的、物理的時間與空間。于此,《三峽好人》的虛幻,或者以紀錄手法所營造的真實,此刻不自覺就流露出其間的虛構。

所以當虛構的味道散發(fā)開來,故事立刻就顯現(xiàn)出無所不在的刻意來。

那些初聽上去似乎舒緩又厚重的配樂,與流逝的江水意象所重疊,不期然將情緒與氛圍導向一種凝重的情境。這種情境,也許是作為導演的賈樟柯所追求的,但其實我們已經(jīng)有過太多的耳濡目染。相對于賈樟柯所發(fā)現(xiàn)的、所表現(xiàn)的這獨一無二的山與水、人與事,這看似華麗的音樂或者運用其實很老套,攝影也感染有同樣的癥結。

那些緩慢而克制的移動,那些總是由物到人的入場,無一不暴露著老賈刻意的山西情節(jié),或者刻意體現(xiàn)的樸質品位。在這種隱隱的刻意里,故事中一些華彩細節(jié)。例如攝影機掠過鐵絲上懸掛的數(shù)塊手表、斷垣殘壁奇觀里所包圍著的人、以及三兩場超現(xiàn)實場景等,都因為這種暴露出來的刻意而削弱了它們本來渾然天成的表現(xiàn)力。

都知道賈樟柯是來自基層的民間導演,他追求影像對現(xiàn)實表象的穿透力非常強。他認為上海和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只是中國的幾株盆景,看上去很美卻代表不了整個中國的真實狀況。要了解真正的中國就必須考察像他的家鄉(xiāng)山西汾陽那樣的小城。

在《三峽好人》中,他就借用中國建設三峽大壩為背景,描繪在這一歷史過程中,普通人物甚至是社會底層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如果沒有親身經(jīng)歷,很難看到欺壓農(nóng)民工的非法戲班子怎樣向被強行拉進來的韓三明要錢、三峽廢墟中出現(xiàn)的向農(nóng)民工賣淫的“小姐”們接受挑選、小馬哥怎樣為了五十元錢去替人打架最后命喪磚瓦中...

2、靜默的“三峽好人”

一部教科書級別的影片,敘事圓熟而不失激情。甚至,在本片中還看到了賈樟柯兒童般天真的一面:

片中有幾段游離于故事之外的畫面,像飛碟一樣的不明飛行物劃過天際,鐵塔突然升上天空,一名小孩在片中大聲唱《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這樣的流行歌...

賈導在影片放映后的演講當中解釋了這些畫面設置的緣由,他看到這些人生活如此艱難,希望有UFO將他們帶離地球,這或許是他開玩笑。但至少表明,賈樟柯的態(tài)度,對卑微卑賤生命的態(tài)度,我不想說現(xiàn)實太殘酷這樣的話,賈樟柯更不想說,他只是想通過他的鏡頭他的影片帶我們去看。生活中還有這樣的人,還有這樣的生活,無論是大都市還是小城鎮(zhèn),都同樣生活著卑微渺小的人,他們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尊嚴、樂觀與承受之重。

對于這樣的人,我們沒有資格站在“高處”去審視他們,去對他們表示同情,而是尊重,站在同一位置上的尊重。并且,被跟他們同樣所面臨的生活境遇,譬如孤獨,譬如艱難,譬如隱忍,所以看完特別感同身受。

當現(xiàn)實的關照與超現(xiàn)實的浪漫情懷結合在一起,我想說在國內的所有影片當中,結合的如此完美,這應該是翹楚。而這一切皆因為賈樟柯對鏡頭下的這些人物飽含了深情,一個個小人物,他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以及在重大變動來臨之際所呈現(xiàn)出來的隱忍、樂觀與承受的力量。

電影描寫的是06年三峽最后的拆遷工程,奉節(jié)居民在拆遷過程中的生活狀態(tài)。

賈樟柯在與畫家劉小東以及其11位工人模特相處當中,萌生了拍攝本片的念頭。

記錄下這些拆遷工人,記錄下奉節(jié)居民的生活,用講故事的方式。兩條線索、兩個主要人物:

韓三明、山西挖煤工人,來四川尋找16年前被警察解救出的自己花3千塊買來的妻子;

沈紅,山西普通女護士,來四川尋找兩年沒回家的丈夫。

但是,“尋找”不是這部影片的主題,“尋找”只是一種切入的方式,賈樟柯借由這兩個人物,讓鏡頭緩緩跟隨著這兩個人物,“進入”三峽這些普通人物的生活,不慌不忙的記錄下這些普通人物的生活狀態(tài)。

或許,賈導是受劉小東繪畫風格的影響,《三峽好人》從始至終都充滿了繪畫的張力與質感,鏡頭情緒飽滿,工人赤膊露體顯露出來的黝黑強壯的肌肉充滿美感,很讓人自覺地想起當年羅中立的名畫《父親》,同樣來自勞動人民給人的震撼。

這種真實的震撼,并不是單純的視覺效果傳遞來的。

也許是賈樟柯不敢擅自去虛構自己不熟悉的生活,電影里并沒有詳細的刻畫三峽移民的生存狀況,甚至是出處和情節(jié)交代。

但是整個環(huán)境的展現(xiàn)是成功的。老一輩處的真實三峽,就是那樣斑駁的墻壁,那些茫然的眼神,那些赤裸黑黝的肩膀,而絕非電視風景片里那樣的雅致。所有的風景都是美麗的,像蟬翼一樣輕盈。

但實則,這種“以小襯大”正是印證了底層生活的沉重。

不止一個中國導演試圖用群眾演員和原生態(tài)的表演來體現(xiàn)對底層的關注,要么用一個童話式的結局讓擦干眼淚的觀眾在走出電影院后燈紅酒綠中忘卻那些苦難,要么用悲天憫人的上帝視角去俯視眾生,讓觀眾以為自己的觀看就是一種憐憫和施舍。

賈樟柯的電影卻將這份曖昧的關懷扔到一邊,只是告訴你這樣一個事實:不管你看沒看這個電影,感動不感動,現(xiàn)實中永遠有這樣的人,這樣的苦逼生活。

關于外星人這一段,這一神來筆來得挺有馬爾克斯式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

其實當下的中國,何嘗不是充滿了各種荒謬。比如電影里各色人等都有手機,卻未必能解決溫飽;比如哪個領導把用民脂民膏修建的大橋炫耀于人,就像展示自己的玩物。這種荒謬,也許遠遠大于UFO的出現(xiàn),所以電影里主人公對此無動于衷,他們關心的只是對于油鹽醬醋的生存。

所以電影結尾,韓三明和那些民工一起將奔赴山西,去傷亡率極高的煤礦做工。對于他們來說,哪里有什么希望,只是從一種苦難奔赴另一種苦難而已。如靜物般麻木地活著而已。

生活不易,很多人默默在承受,而力量,盡管卑微,盡管渺小,正來自這些“沉默的三峽好人”。來自韓三明,來自沈紅,來自拆遷工人,來自挖煤工人,來自現(xiàn)實中所有卑微而渺小的“靜默好人”。

3、韓三明和沈紅

在《三峽好人》中,賈導塑造了一批鮮活的、感人的人物形象:

韓三明,樸實的煤礦工人,從四川買了個媳婦幺妹,生下一個女兒后,卻被公安機關解救,幺妹不甘心命運安排執(zhí)意要走,卻沒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哥哥欠船工三千塊錢,被迫讓妹妹去照顧船工全家,韓三明本來是尋找女兒,看到幺妹生活如此凄苦,決定替他哥哥還錢贖回她。韓三明是好人,不是因為愛情,不是因為回報,而是親情的力量,讓他勇?lián)厝?,人性的光輝在他身上照亮整個世界。

沈紅,一個普通的女護士,與丈夫郭斌曾經(jīng)恩愛有加,丈夫到外面闖世界她默默支持,可一去兩載無音訊,忍受不住地她毅然遠赴川渝,卻得知他已事業(yè)有成卻依附于一個女老板,身不由己。眼看愛情已是花落去無可挽回,于是冷靜的說出自己已有外遇想離婚,將責任推到自己身上,讓自己曾經(jīng)深愛的男人減少愧疚感。沈紅將中國女人傳統(tǒng)美德演繹的淋漓盡致,她也是個好人。

《三峽好人》其實就是借韓三明和沈紅之口來講述生命與社會里慢慢流淌的東西,是時間,也是空間,人被它左右著,并悄悄地改變著。

賈樟柯在這部電影里直言批評當代中國電影缺乏對真實生命的關注:第四代導演執(zhí)著于倫理道德,第五代導演迷戀于歷史寓言,第六代導演在都市搖滾里陶醉。

因此他一直高舉現(xiàn)實主義、批判主義的大旗,創(chuàng)作出表現(xiàn)底層人物和邊緣人物的故鄉(xiāng)三部曲——《小武》《站臺》《任逍遙》,就是要表現(xiàn)改革開放中內地城鎮(zhèn)的境遇,展露那里的發(fā)展沖動和底層人民被拋棄的恐慌。

電影還以字幕的形式出現(xiàn)了“煙、酒、茶、糖”四個字。

煙代表著三峽民工分甘同味的奢侈品,三明給旅店老板點煙,小馬哥就不樂意了,三明趕緊點上;

酒是三明從家鄉(xiāng)帶給麻老大的禮品,可麻老大卻說我不是你的哥哥,我不收你的酒,表現(xiàn)出不友好,而三明和小馬哥經(jīng)常一起喝酒,小馬哥也對三明表現(xiàn)出江湖豪氣,要“罩著”他,只可惜他自己最后生命不保;

茶是沈紅丈夫留給她的唯一物件,丈夫不知哪去了,沈紅只能獨自一人品味其中甘苦;

糖是喜慶之物,是小馬哥赴死前的祝福和愿望,韓三明和幺妹在一起時分享大白兔,感受著日后生活的甘甜。

在《三峽好人》中還看到了一些超自然的現(xiàn)象,比如UFO,正是這個從天空隆隆駛過的不明飛行物將韓三明仰望天空的視線與沈紅連接到了一起,或許那一刻他們的心都已飛到了云霄之外。

賈樟柯說:“或許有外星人來將他們接走呢?!?/p>

另一個令人稱奇的超自然現(xiàn)象是未完工的三峽紀念碑突然飛升向天空。在如晦的晨色中,經(jīng)過一夜煎熬的沈紅站在陽臺上,她背后宛若馬王堆出土的人面像的巨型紀念碑突然像發(fā)射的火箭一樣升向天空,讓許多觀眾嘖嘖稱奇之余又惶惑不解。或許此時的任何解釋都是多余的,多云多雨的巫山為什么不能是超現(xiàn)實事件的發(fā)生地呢?單調絕望的生活為什么不能來點突然的驚奇呢?

這或許又是賈導的神來之筆。

4、時代的洪流、淹沒的城市

電影里有兩類人,可以分為懷舊的和不懷舊的。

懷舊的如韓三明,木訥、本分、厚道。來看孩子,還要花3千塊贖回從前花錢買的媳婦。懷舊的如小馬,被壓在磚石地下;

不懷舊的如郭斌,幾年可以對老婆不聞不問,老婆找上門來,也很是冷漠,老婆說想離婚不多時就應允。郭斌做著拆遷的大生意,正是笑貧不笑娼的社會的大紅人。

想到里面的小馬仔最崇拜電影里的小馬哥,電影里的小馬哥說,“我們已經(jīng)落伍了,因為我們太過懷舊。 ”

在三峽開始移民的時候,在外面的世界已經(jīng)將發(fā)哥遺忘的差不多的時候,那里還有一個年輕人對發(fā)哥迷得如醉如癡?;蛘咚拇嬖诒旧砭褪且粋€過于理想化的一廂情愿??匆婋娪袄锲甙藲q的孩子,可以將《老鼠愛大米》和《兩只蝴蝶》唱得蕩氣回腸,你就知道,這里,并不是一塊與世隔絕的凈土,而小馬哥,真的離他們太遠了...

時代的洪流,就像已經(jīng)被淹沒的那一片城市,已經(jīng)把很多東西裹挾走了,而三峽人,在這樣的變遷面前,又是那么的無能為力。誰還能記得他們?

記得說著“我還有一些爛朋友”的和善也狡黠的老人;

記得5塊錢一次的摩的把人拉到一片汪洋面前卻又振振有詞又不是我演的古惑仔;

還記得干苦力每天只得三五十元就心滿意足的漢子;

也記得那些殘垣斷壁上大大的“拆”字——誰在為我們的人生立傳?

一個“拆”字,就讓一切都在毀壞中,一切又在重建中。

在三峽這個地方,在電影與拆遷爭速度的那些殘垣斷壁的畫面中,其實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這個社會的內質。也許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既有的價值觀被破壞,既有的人際關系在打碎重建,不管你留戀與否,懷舊都顯得那么的不合時宜。

“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p>

時代的潮流就是這樣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能做的,也只有這樣留下一些思考,一些個人渺小的存在,汗水與眼淚罷了。

《上海灘》和《酒干倘賣無》,總是喜歡把流行歌曲放進作品里的賈樟柯導演,在《三峽好人》里還是選擇了它們。它們響在小馬仔的手機上,響在民間藝人戲謔的歌聲里,本身所有的豪邁或者高亢已經(jīng)變了調。也早已物是也非...

不過唯一欣慰的就是,聽著《酒干倘賣無》的民工們確實都被逗樂了。

老百姓關切的內容已經(jīng)不再重要,能在大眾化的娛樂里被逗的哈哈大笑,就是文化的現(xiàn)實。

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前所未有的模糊不清。這是可樂,還是可悲?

所以以“三峽好人”這樣的暖心詞來命名,明顯是賈導的“此地無銀三百兩”。

什么是“好人”?就是在這混亂的時代,能承擔打碎與重建中,一個偶然的回眸,能有人向這塊土地投向一個蒼涼的眼神,已是足夠。

愈接近,就愈遠離。是追尋,也是告別。這種對立又包容的人物行動與心態(tài),大約就是賈樟柯面對大時代下奉節(jié)這座小城時的矛盾心態(tài)。

《三峽好人》所表現(xiàn)的矛盾與多義, 隱隱也契合了民眾對當代中國發(fā)展的心態(tài)。

總的來說,《三峽好人》是無限接近杰作的作品,也謹以此片致敬賈樟柯導演為我們帶來這么好的佳作。

評論列表

頭像
2024-05-27 23:05:37

我朋友咨詢過,還真的挽回了愛情,現(xiàn)在兩人已經(jīng)結婚了

頭像
2024-03-28 19:03:50

發(fā)了正能量的信息了 還是不回怎么辦呢?

頭像
2023-11-09 22:11:56

被拉黑了,還有希望么?

 添加導師微信MurieL0304

獲取更多愛情挽回攻略 婚姻修復技巧 戀愛脫單干貨

發(fā)表評論 (已有3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