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fēng)明月,浩朗星空,文人雅士自然要吟詩作賦。在山東這片土地上,數(shù)千年來出現(xiàn)了不少吟詠秋月的佳篇。其中人們皆知的“明月幾時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等句子,均是詩人筆下的山東月亮。
駱賓王:除了白鵝,他還有圓月
七歲時,駱賓王做了一首清新明媚的小詩《鵝》。大概因為這首詩流傳度實在太廣,以至于多數(shù)人都只記住了七歲的男孩駱賓王。駱賓王雖然祖籍不是山東,孩童時代卻是跟隨在當(dāng)時青州博昌縣(今山東省博興縣)做縣令的父親在山東度過。青少年時期,父親去世后他曾到京城謀生計,未果,又回到山東過了一段耕種的日子。駱賓王的一首《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月》,雖然沒有記錄具體創(chuàng)造時間,卻可以肯定的是這首詩作于某年秋天的淄川。
“云披玉繩凈,月滿鏡輪圓。裛露珠暉冷,凌霜桂影寒。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瀾。西園徒自賞,南飛終未安。”從詩作來看,這天駱賓王可能是終夜未眠直到黎明,和淄川的這名毛司馬共賞秋月。圓月猶如明鏡般掛在天空,桂影搖曳,晨露微微。然而,詩人的心情卻不是那般愉悅?!拔鲌@徒自賞,南飛終未安。”這是不是意味著詩人曾經(jīng)追求更廣闊的世界卻屢屢碰壁,只能孤芳自賞?駱賓王在淄川看到的這輪秋日圓月,滲透了他幾多不如意的心事。
李白:
離別時,他也對月惆悵
盛唐第一詩人李白的詩作中有兩個關(guān)鍵詞:酒和月。這兩個意象反復(fù)出現(xiàn)在他的詩作中,寄托著詩人豪放灑脫的情懷,也彰顯著盛唐氣象。說到李白的月,人們一定能想到“床前明月光”“舉杯邀明月”“我寄愁心與明月”等。在山東,李白寫過單父(今山東單縣)的月亮。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后在各地漫游。次年秋天,李白來到山東單縣,恰逢其本家兄弟李沈也從咸陽來到此地。兄弟相見分外歡喜,李白、李沈、李凝兄弟三人歡聚、游獵。不日,李沈要回秦地,李白和李凝在東樓上為他餞行。在這樣的背景下,李白寫下了雜言詩《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熬砗熞娫虑迮d來,疑是山陰夜中雪。明日斗酒別,惆悵清路塵。遙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别┰碌那遢x撒在即將離別的詩人身上,猶如夜雪一般清亮。即便豪放如李白,面對離別,筆下的圓月也多了幾分離別的不舍和惆悵。
曾鞏:
遠行千里,齊州月一路相伴
在唐宋八大家中,濟南人最熟悉和最有感情的是曾經(jīng)當(dāng)過齊州父母官的江西人曾鞏。公元1071年至1073年,曾鞏在齊州興修水利,振興教育,整肅治安。據(jù)說曾鞏調(diào)離齊州時,百姓為了挽留他而關(guān)閉城門,曾鞏只能在夜晚悄然離去。離開齊州的曾鞏也仍然對這方水土念念不忘,他寫下了《離齊州后五首》《寄齊州同音》等詩作懷念濟南的那輪秋月。
“好在西湖波上月,酒醒還到紙窗明?!薄扒Ю锵嚯S是明月,水西亭上一般明?!薄皬拇似邩蝻L(fēng)與月,夢魂長到木蘭舟?!薄罢l對七橋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痹谶@些詩作中,曾鞏反復(fù)吟詠著齊州的月亮,反復(fù)回味這座有水有泉有月的城市:即便是已經(jīng)離開,伴隨著我繼續(xù)遠行千里的還是齊州的明月吧?不知道現(xiàn)在大明湖畔的夜月照耀的又是誰呢?我已經(jīng)離開,但愿和這座城市“千里不相忘”!
蘇軾:
密州的中秋月千古第一
千古第一詠中秋月的詩作來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碧K軾的這首《水調(diào)歌頭》一出,所有詠月詩詞都黯然失色,此詞歷來被看做中秋詞之冠。這首詞正是寫在山東。從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到熙寧十年(1077年),蘇軾在密州(今山東濰坊諸城)任知州。
寫這首詞時蘇軾四十一歲,當(dāng)時弟弟蘇轍正在濟南任齊州掌書記。兄弟兩人同在山東,相距大約三百公里依然難以見面。1076年的中秋,身在密州的蘇東坡“歡飲達旦,大醉”,寫下《水調(diào)歌頭》以懷念弟弟。蘇軾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就在所有文人因為離別而對月傷懷時,他一轉(zhuǎn)頹喪低迷的詩風(fēng),吟出了“千里共嬋娟”這樣樂觀積極的語調(diào)。這也是千古以來這首詞格外被人們鐘愛的原因。
李清照:
寄給丈夫一輪“相思月”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弊x到李清照的這首《一剪梅》,很多人都能隨著柔緩的曲調(diào)輕輕哼唱起來。濟南土生土長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她的詞中不遺余力地描繪著這片充滿靈氣的土地。
十八歲時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婚后伉儷之情甚篤,兩人一度生活在汴京。后來因其父李格非在黨爭中蒙冤,李清照受到牽連被迫還鄉(xiāng),與丈夫時有別離。這首《一剪梅》就是作于和丈夫分離之時,她獨自泛舟湖上,盼著丈夫的書信快點傳來。不知不覺到了夜晚,抬頭看見月光灑滿西樓。據(jù)說,李清照把這首詞寫在錦帕上送給丈夫。想來她送給丈夫的不只是一塊相思帕,也是一輪浸滿了相思的明月吧。
除了相思之外,李清照筆下的月亮有時還頗有幾分雅趣。一首《浣溪沙·閨情》,寫的是一名女子和心上人約會時的場景,月亮也知人心事,它悄悄地攀上枝頭又若隱若現(xiàn)?!霸乱苹ㄓ凹s重來”,在這樣的月下約會,一定別具幾分情調(diào)了。女子筆下的月亮也和柔情似水的她一樣,多了幾分嫵媚和可愛。
張養(yǎng)浩:
穿越千年,云莊月最懂他
元代文人張養(yǎng)浩是濟南人,官至“禮部尚書”,后來因為直言敢諫獲罪遭貶謫,以至晚年棄官歸隱濟南城西北之云莊,在山水間過了一段閑散的生活。他在《云莊記》中說,自己的家鄉(xiāng)多名山名泉,城北十?dāng)?shù)里的地方,就是自家的先塋,自己在先塋旁構(gòu)筑了云莊居住。這首《折桂令·中秋》就是他隱居云莊時所作。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那一輪高飛在天空的明鏡,是誰磨制出來的呀?它照遍了整個山河。秋月、銀河、桂樹,詩人忍不住要問問嫦娥仙子,在這美好的夜晚,怎么能不圖一醉呢?在這個寧靜的中秋之夜,張養(yǎng)浩暫時忘記了外面還有戰(zhàn)亂和饑餓的世界,忘記了屢屢諫言而遭到鞭撻的官場,只是盡情地欣賞這輪屬于他的明月。
如今,云莊的遺跡已經(jīng)漸行漸遠,只有張養(yǎng)浩的墓葬還靜靜地守望著這座古老的城市。月圓之時,張養(yǎng)浩看到過的那輪秋月又會照在他的墓葬上,穿過了千年的滄桑。
評論列表
確實不錯,挽回了不少瀕臨離婚的家庭!
可以幫助復(fù)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