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陳大力 ID:chendali199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lián)系
前不久,看到mou博博主@娜娜子小朋友在博文里說:
“什么樣的人談戀愛更大概率能夠長久地開心呢?
除了互相喜歡彼此吸引跟合拍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擁有能夠從除了愛情之外的地方獲得快樂的能力?!?/p>
簡言之,能長久的戀愛,每個人都能先過好自己。
很認同這個觀點。
很多人認為,愛情是找到與自己互補的另一半——從而能夠彌補自己現(xiàn)有的缺陷。但如果愛情是寄望于從他人身上得到援助,找到心靈和生活上的寄托,這樣的想法不僅自私,還很容易失去自我。
身邊一個朋友,fiona,大四時跑去北京實習,那時也是第一次離開家,開始初步接觸社會:財力,心理承受力,甚至是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強。
她那時候就想找到一個可以很好地照顧她的情緒和生活的男生。
比較幸運的是,還真就遇到了一個,是同事。
剛開始還是非常甜的,男孩對fiona很體貼,買她愛吃的零食,冬天給她暖手暖腳,fiona加班遇到下雨,男孩無論多遠都會打傘來接……
但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天平從一開始不平衡,就會越來越斜。被照顧總是要演變?yōu)橐蕾?,而依賴十有八九要發(fā)展成無可救藥。
因為公司不同意辦公室戀情,為了男孩吧,fiona辭職了。負擔不起房租,索性搬去跟男孩住。
兩個人住一塊兒了,看似距離近,麻煩也就來了。
fiona待業(yè)在家,總是焦慮「是不是有哪個女同事在勾搭自己男朋友」,常常夜里偷看男孩手機;男孩加班晚一點回家吧,fiona講話就陰陽怪氣起來。更迷上了一些幼稚的舉動,諸如一定要使用情侶頭像,情侶手機殼,一定要在朋友圈高頻次秀恩愛……
一開始,男孩還溫和地跟fiona溝通,或者哄一哄,時間一長,加上工作壓力劇增,回頭看著自己女朋友總是不能理解自己,給自己添亂,讓自己更疲憊,男生有些受不了,提了分手。
本來也不算沒有挽回余地,但fiona果不其然又是一場哭哭啼啼的大鬧,引起了男生極大的厭煩,最后不歡而散,放話“跟你永遠不可能”。
fiona找我哭訴,為什么男生不愛她了,她不明白。
我沒有安慰她,反而很嚴肅地跟她說,這段感情她真的做得很不好,很自私,也沒有自我。
你為他辭掉工作,做了努力,但你并沒有和對方一起正確地去營造一段良好的關系。
▼
沒工作,沒有了事業(yè)重心,生活都綁在一個人那里,喜悅因為他,心碎也因為他,非要這樣嗎?
要知道,能先自我圓滿的人,才能夠讓愛情更長久。
因為這樣的感情,有能力為彼此都留存一定呼吸空間。
妹妹去北大念書之后向我講起過一對師兄師姐情侶,師兄是研究神經網絡的博士,師姐是藝術類的博士。從本科開始戀愛,迄今快十年,打算畢業(yè)后就結婚。
兩個人來自不同城市,是當地的狀元,女生很獨立,大一就開始忙成績忙活動忙未來規(guī)劃,男生也很活躍,在校園里組織公益募捐。兩人通過志愿者活動結識,并擦出火花。
戀愛多年,時常能見到兩個人手牽手去食堂吃飯,或者在未名湖畔散步——但其實,雙方回到各自的實驗室、自修室的時間更多。
有人也許會覺得,自己念不了北大,念不了博士,所以也不會擁有這樣好的戀愛。但愛情的底層邏輯始終是相通的。
身邊也有雙方都是從普通大學畢業(yè)的情侶。女生喜歡攝影,做自媒體,男生喜歡玩無人機,在無人機公司工作。在一座城市生活時,就家務分工,互相支持彼此的工作和生活。
后來男生終于拿到了大疆的offer,要去深圳工作,雖然面臨異地,但這絲毫沒有破壞彼此的感情,女生也給予了最大的鼓勵。
很好的親密其實是「親密有間」,親密中留足空間,讓愛情可以呼吸,不至于在生活的混沌之海中溺亡。綁得太緊的,往往溜走得更快——因為你讓一段關系處于重壓之下了。
▼
很多人會錯誤地認為,真的愛一個人就要相互糾纏,才能直抵對方心靈深處,其實不然,全然沒有空間的感情,易造成更大的傷害。
正如那位博主所說,最切忌一談戀愛,快樂就全部都從對方那里索取,對方承受不了這個重任,你的生活也經不起這種輕飄飄的懸掛。
兩個都站得很直的人牽手,才能走得穩(wěn)穩(wěn)當當。
當我們處于一段可能存在危機的感情中時,嘗試去充沛自己,讓自己多一些兩性情感之外的興趣,比如做菜,電影,寫作,等等。以分享代替責備,以交流代替吵架,試圖去發(fā)掘自己的潛能,了解對方的想法,比糾結于某件小事,鉆關系的牛角尖要好。
長期堅持,戀愛關系會逐漸回到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中。
愛情,自身攜帶著一個能量場,長久的戀愛,能量場是正的,處于這個場里的兩個人,肩并肩,能在時間中成長,互相成就。
不能指望那個人把全部的快樂給你,再愛也不能,你要先學會自己快樂,才能在相愛中發(fā)掘更大的寶藏。
“你可以處在一段完美的親密關系中,同時不丟失單身時那種取悅自己的能力”。
評論列表
這個真的給我們很多幫助,特別是對愛情懵懂無知的年紀,可以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老師,可以咨詢下嗎?
如果發(fā)信息不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