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林清玄再婚的消息被報紙披露之后,掀起了軒然大波。這位窮苦出身,17歲發(fā)表作品,20歲出書,30歲就拿遍臺灣所有文學(xué)大獎的作家被打落到了低谷。
這場婚變引起了許多離奇的傳說,也給他和家人帶來了許多流言的困擾,林清玄選擇了沉默以對,希望能夠得到大眾的理解和認(rèn)可。
可惜事與愿違,一些比較激進的粉絲在“林清玄教育文化基金會”門口焚燒他的書,甚至在網(wǎng)上大罵他是“偽君子”,說他“說一套,做一套”,也有大量的讀者打電話去出版社要求“退書”。
林清玄的事業(yè)從此一落千丈,換做一般人要么就急于找回前妻,挽回聲譽;要么就次意志消沉下去。不過林清玄也如他的文一般,寵辱不驚,依然維持著每天3000字的寫作習(xí)慣,并且與二婚妻子極為恩愛。這一切,和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分不開的——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方能“事事如意”。
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林清玄曾為朋友題字“常想一二”,掛在墻上。
朋友問他這是什么意思。
他說:“俗語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樂的、欣慰的事情,我們?nèi)绻^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的還是,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打倒了?!?/p>
幾個月后,朋友又來向他求字,說每天工作勞累受氣,但是回家看到“常想一二”就很開心,可惜墻壁太大,字太小,就讓他再寫幾個字。
于是,林清玄就為“常想一二”寫了下聯(lián)“不思八九”,橫批為“事事如意”。
沒想到幾個月后,林清玄離婚、再婚的消息被報紙披露,一時間他被推到了風(fēng)口浪尖上。
有一天,那個求字的朋友打電話來,說自己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就念他寫的字給他字:“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朋友的來電讓林清玄很感動。人與人之間,錦上添花容易,真正能雪中送炭的卻是少之又少。
自己安慰別人的話,再被別人用來寬慰自己,這應(yīng)該是世界上最為戲劇又頗為暖心的事情了:
“戲”的是,我們在人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單一、固定的,有時候也會在自己的故事里扮演別人的角色,去親身體會別人的無奈與哀傷;“暖”的是,原來我們曾經(jīng)說過的話、做過的事真的被人銘記在心,并被用在了恰當(dāng)?shù)臅r機,還有什么比這更能讓我們欣慰的呢?
“常想一二”是一種正向理念
特別是人到中年之后,已經(jīng)歷過了半生風(fēng)雨,大都鍛煉出了寵辱不驚的本事,無論是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是落井下石,都可以“一笑而過”了。
在林清玄看來,那是因為我們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生命的痛苦與挫折,也經(jīng)驗了許多情感的相逢與離散,慢慢地尋索出生命中積極的、快樂的、正向的理念,這種理念,正是“常想一二”。
生命的本質(zhì)是苦的,尤其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若是把那幾十年的不如意都總和起來,眼、心、思想都陷入其中,只會讓我們苦上加苦,對生活失去熱情,對生命失去希望,面對未來也會變得舉步維艱。那,是自討苦吃。
生活與感情的苦境,有時是無可奈何,有時是身不由己,有時是因果循環(huán),這些我們都無法預(yù)料,也無法掌控,但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就是不讓自己的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之中。因此,“常想一二”就變得至關(guān)重要了。
我們在祝福別人的時候,都喜歡用“一生平安幸?!啊睙o憂無慮”這類的祝福語,可那只能是一種希望。沒有誰的一生是從來沒有哀愁和黯淡時刻的。同樣,沒有經(jīng)歷過痛苦,快樂也就索然無味了。
生命的本身也是一個矛盾體,是由正向與負(fù)向時刻組合而成,往往負(fù)向時刻居多。而“常想一二”就是讓我們快樂的秘訣——抓住那“一二”的正向時刻,讓快樂的感覺更加充實、酣暢;也能轉(zhuǎn)化那“八九”的負(fù)向時刻,讓心靈得到清洗,撥開悲苦的烏云,看見曙光。
一心一境,活在當(dāng)下
林清玄在作品中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小時候他時常寄住在外祖母家里。因為表兄弟姐妹多,孩子又貪玩,因此到了吃飯的時候總是不能安心,胡亂地扒到嘴里,心里盡想著玩樂去了。
這時候,外祖母就會用拐杖敲他們的頭:“你們吃那么快,要去赴死嗎?”接著又會說到:“吃那么緊,怎么會知道一碗飯的滋味啊。”
隨著年歲漸長,林清玄逐漸覺得外祖母的這兩句尋常話有至理在焉,這不正是禪宗祖師所說的“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那種活在當(dāng)下的精神嗎?
"活在當(dāng)下”看起來是尋常語言,實際上是一種極為勇邁的精神,是把“過去”與“未來”做一截斷,使心思處在一心一境的狀態(tài)。一個人如果每時每刻都能處于一心一境,就沒有什么困難能牽住他,也沒有什么痛苦能動搖他了。
從巔峰到低谷,林清玄由婚變引起的人生波動也真算是大起又大落了。他從“人氣作家”到“過氣作家”,他非但沒有從此消沉并后悔自己的選擇,而是繼續(xù)堅持著自己的喜好,過好眼前的每一天。這種人生態(tài)度真的是值得許多人學(xué)習(xí)和思考的。
每個人的一生,總會有波動、不安、痛苦和散亂的時候,若是一心好幾境(懷憂過去,恐慌未來),或是一境生起好幾種心(信念波動不止),久而久之,就會深陷于痛苦與掙扎的泥潭,難以掙脫了。
唯有活好當(dāng)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才能于人生的平常小事中,一心一境,慢慢發(fā)現(xiàn)那些隱藏在平常事物當(dāng)中的幸福、凡俗日子里的可愛。而這些幸福與可愛,不也就是我們可以用來“常想一二”的嗎?
一個人的一生,永遠一成不變是不可能的,它變幻莫測,我們也無法預(yù)知和掌控。但是,我們卻可以以“一心一境”來面對每一個眼前的時節(jié),以“常想一二”來激勵自己堅持,真實地感受到自己“活在當(dāng)下”的每一個過程,這才是真正的自在與解脫,也才能“事事如意”了。
人生的最大意義不在于奔赴某一目的,而在于承擔(dān)每個過程。這便是林清玄的人生態(tài)度,選擇了就不要去后悔,而是要坦然地去承受,因為這個選擇是你自己做的,沒有人逼你。林清玄把這種態(tài)度都寫進了自己的《林清玄作品集》里,若是你也正處于人生的迷茫與混亂不安之中,那么這套《林清玄作品集》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也許你會從中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或是為自己尋回一片心靈的寧靜之地。正版購買鏈接請點擊下方#林清玄#
評論列表
我最近了解了一下,是我朋友給我推薦的,很靠譜,推薦大家情感有問題的可以嘗試一下
如果發(fā)信息不回,怎麼辦?
如果發(fā)信息不回,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