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紅、《青你2》選手林小宅的戀情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12日晚,網上曝光了一張林小宅與男模梁繼遠的親密照,兩人疑似戀情曝光。而就在不久前的6月27日,林小宅才發(fā)文宣布與戀愛七年的前男友分手,如此短的時間間隔,令人不禁懷疑林小宅有沒有在上段戀情中出軌。
不久后,林小宅在微博親自發(fā)話,澄清了出軌的說法。
盡管出軌的嫌疑洗清了,但吃瓜群眾們對此事的熱情依然不減,當中被人討論得最多的,就是林小宅兩任男友“無縫銜接”的做法究竟合不合理。
群眾的意見兩極分化,雙方爭持不下,就連不少公號、微博大V也紛紛站隊,表達自己的觀點。
盡管大家意見不一,表達方式千差萬別,但最終都指向了同一個價值取向:
空窗是人情,不空窗是道理。
支持林小宅的做法,認為分手不需要空窗期的朋友,大多從道德和邏輯出發(fā):
既然前事已經告一段落,沒出軌不背德,那自然有重新開始的權利。尤其還是“前任”這種一提名字就令人尬得腳趾摳地的角色,難道分手了還要為他守孝嗎?
而持相反觀點的朋友則更多地考慮了情感的因素:
我們大部分人都嘗試過戀愛乃至失戀的感覺,都明白感情不是說放下就放下了的。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開始新的關系,不僅聽上去匪夷所思,也讓人感覺對自己的感情和兩任對象都不太尊重。
這兩種觀點都各有道理,也許,感情和世事本就不是非黑即白的關系,也不是用粗暴的“對”或“錯”就能輕易區(qū)分的。
事實上,與前任分手后馬上開始一段新的關系,這種情況絕對比你想象中的要常見得多。
在心理學上,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反彈關系(rebound relationship),特指兩人戀愛關系結束后,其中一人在短時間內開始的一段新的戀愛關系。
林小宅的“無縫分手”,與其說是道德層面上的問題,還不如說是一個心理層面上的問題。拋開名人濾鏡,她也只是萬千個我們當中的其中一員。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陷入反彈關系?
在電影《前任攻略》中有一句名臺詞,堪稱反彈關系的最完美注解:
“其實,我只是喜歡被你喜歡的感覺,而不是喜歡你?!?/p>
反彈關系,和分手之后暴飲暴食、胡亂傾訴一樣,本質上是一種“病急亂投醫(yī)”的行為。
對于每個人來說,戀愛都是一件大事,投入了幾年乃至十幾年的感情如果在某一天分崩離析,對人心理造成的震蕩絕對不亞于印尼海嘯或福島核事故。
無數在人前光鮮、堅強的男男女女,在分手的那一刻徹底丟盔棄甲,成為了絕望無依的災民。
而如何應對這場心靈災難,災民們則各有各的做法,有人剪發(fā)、旅行,有人崩潰大哭,有人化悲憤為食量,有人則用“好聚好散”武裝自己,用最快的速度投入一段新的戀愛關系。
從前有多深情,現在看上去就有多決絕,在外人眼中,就像一個被狠狠砸到籃板上又狠狠地反彈出去的籃球。
而一段典型的反彈關系也有一些明顯的特征。
絕大多數的反彈關系都有火箭一樣的發(fā)展速度。
一天認識,一周曖昧,下個星期,前任的朋友圈還在傷春悲秋,他(她)便已經和現任確立關系,秀恩愛求祝福了。
而跟人們想象中的“從此我愛的人都像你”不同,在反彈關系中,人們會傾向于找一個與前任風格完全不一樣的對象,以求極速擺脫前任的各種痕跡。
林小宅的前任男友肚子和已分手的“現任”梁繼遠
同樣的,雖然我們不能說在反彈關系中的對象就一定是前任的替代品,但無可否認,快餐式的反彈關系會比一般的戀愛關系更加不穩(wěn)定。有可能這個星期還在秀恩愛,下個星期就又各分東西,從此相忘于江湖。
急切地尋找一個新伴侶,選擇性地忽視對方的缺點,不斷暗示自己新人比舊人合適,以此逃避上一段感情中的矛盾和痛苦。
歸根到底,這種快速療傷的方式很慫,也不算負責任,但真的有效。
很多人會將反彈關系視為“渣”的表現,但平心而論,對于處在分手余震急需安慰的人來說,反彈關系產生的道德和理性追問簡直不值一提。
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也陷入了類似的“閃愛”關系,那么,或許需要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我是真的喜歡這個人,還是只是喜歡那種被寵愛和照顧的感覺?在他(她)面前,我敢于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平等有愛地相處嗎?我有沒有暗自將他(她)和前任作比較?我們之間的甜蜜與承諾是出于真心,還是渴望穩(wěn)定而作出的權宜之計?
直面自己的內心,是每個成年人最殘酷而重要的必修課。
反彈關系不可怕,
但也會變成飲鴆止渴
正如上文所說,反彈關系絕對不是什么罕見現象,也不一定和道德密切相關。
反彈關系與安全感的關系反而更密切一點,事實表明,敏感、焦慮、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會更容易陷入反彈關系。
令無數人艷羨的蕭亞軒,也曾直言戀愛中缺乏安全感
然而,并不是說反彈關系就值得我們提倡,事實上,在學術和世俗層面都普遍認為,反彈關系是一種干擾。
對當事人來說,反彈關系最明顯的危害,就是令自己的情感變得更困擾。
反彈關系本質上是一種移情,在反彈關系中,談戀愛的動力不是愛情,而是空虛。
這也注定了大多數反彈關系都不能修成正果,反而有可能令受傷的心雪上加霜。
最初的激情過后,當事人會發(fā)現這樣的關系其實并非自己真心想要的,只能想方設法草草結束這段關系,然后陷入自我嫌棄和自我懷疑。
這還只是雙方和平分手的結果,還有很多人,因為識人不清等原因,在反彈關系中焦頭爛額。
就拿這次事件的主角林小宅來說,不少人猜測,親密照就是從男友梁繼遠那里泄露出來的,林小宅疑似被仙人跳了。連林小宅自己也說“幸好當時穿著衣服”。
而在大眾紛紛把矛頭指向兩人的時候,梁繼遠則選擇了關閉微博評論,留下林小宅一人面對輿論的槍林彈雨,完全沒有體現出一個男友應有的愛和責任。
相信這足以讓廣大女生引以為戒了。
如果你分手后頻頻交往到渣男,有可能便是反彈關系造成的副作用。這個時候,你應該正視自己戀愛中的問題,或者徹底放空一段時間,而不是不斷用新戀情麻痹自己。
而不少人心中的童年女神梁詠琪,也同樣曾被反彈關系反復困擾。
熱愛港臺八卦的小伙伴大概知道,梁詠琪當年和鄭伊健曾經有過7年的愛情長跑,但最后還是含恨而終。
當初愛得多深,后來傷得就有多深,與鄭伊健分手后,梁詠琪三番兩次陷入“閃愛”和“閃分”的惡性循環(huán),又被媒體不斷消費,各種負面新聞一度對她的事業(yè)造成重大打擊。
最終,在8年前,梁詠琪與認識了半年的西班牙男友閃婚,才終于結束了前半生的各種紛紛擾擾。
幸好,婚后的梁詠琪生活過得很幸福,嚴格來說,閃婚對她來說并不算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退一步想,如果她當初能及時從這種反彈關系中走出來,說不定能在事業(yè)上獲得更大的突破,也無需依靠運氣來決定自己的幸福。
我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沒有女神的條件和資源,一次不夠理智的反彈關系,就足夠我們喝一壺的了。
并且,戀愛并非一個人的事,不理智的反彈關系有可能對前任和現任都造成重大打擊。
在《老友記》中有一個經典梗,“我們當時分手了”(We were on a break)。
羅斯和瑞秋一直分分合合,羅斯在兩人分手期間與其他女孩約會,瑞秋認為他是出軌,但羅斯堅持認為不是:“我們當時分手了!”
分手后“無縫銜接”誠然不是像出軌那樣的重大道德問題,但無可否認,會對前任造成重大的情感打擊。
尤其對于還有挽回余地的情侶來說,這種打擊無異于在對方心頭投下廣島原子彈。
很多人分手之后迅速投入一段反彈關系,是出于一種“打擊報復”的心理,希望讓前任感到悔恨。但其實,愛情本就是兩個人的事,用反彈關系“報復”前任,最后只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讓雙方在分手后遺癥中越傷越深。
而對于現任來說,有意無意的比較和移情也是一種不夠尊重的表現。
愛情,就是在對的時候遇上對的人,如果自己沒有準備好,就貿然開展一段新的關系,有可能令你在不正確的心態(tài)中錯失那個真正愛你的人。
真正的成年人,應該學會對愛情負責。愛的時候一心一意,不愛的時候及時放下,好好愛,不將就,才能在磕磕碰碰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真正愛情。
反彈關系不可怕,但大部分時候,只是飲鴆止渴而已。
余生很貴,好好睡,好好愛
說到底,戀愛真的太難了。
但也正因為難,才顯得特別珍貴,不是嗎?
我們無須對反彈關系趕盡殺絕,但同時也要意識到,這的確是一種不夠成熟的表現。
如果你自己曾經或正在經歷反彈關系,建議你靜下心來,勇敢面對戀愛中的問題,而不是習慣性地逃避,令自己受傷更深。
同時,所有在戀愛中的人也要多個心眼,警惕那些與前任分手后急速找“安慰”,或信誓旦旦地對你說“我跟他(她)只是玩玩,我一直都沒有忘記你”的人。
戀愛不易,有的時候,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能力了。
余生很貴,愿每個人都能好好吃,好好睡,好好愛。
- THE END -
評論列表
給出的方案很有意義很實用,對我的幫助很大!
如果發(fā)信息不回,怎麼辦?